一、养殖鱼加什么药品鱼好看
养鱼是很多人喜欢的一种爱好,无论是在家中的鱼缸里养几条小鱼,还是在农场里养大量的鱼类,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来保证鱼类的健康成长。对于想要养殖鲜艳好看的鱼儿,选择合适的药品是非常重要的。
在养殖过程中,鱼类可能会受到一些常见的疾病侵害,比如细菌感染、寄生虫侵袭等等。这些疾病会导致鱼的颜色暗淡无光,身体虚弱甚至死亡。因此,在养殖鱼的过程中,使用适当的药品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养殖鱼常用的药品
以下是一些养殖鱼常用的药品:
- 硫酸链霉素:用于治疗鱼类的细菌感染,能有效抑制和杀灭细菌,防止细菌感染进一步扩散。
- 氯化金霉素:对于鱼类的胰腺炎和细菌性肝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鱼类身体的康复。
- 磺胺类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鱼类的细菌性疾病,如鱼群中出现细菌性溃疡、真菌感染等情况。
- 硝呋太尔:对于寄生虫引起的鱼类皮肤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杀灭寄生虫,保护鱼类的皮肤健康。
- 甲基蓝:是一种常用的抗菌和抗真菌药物,对于鱼类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鱼类养殖药品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药品前,需要按照药品的说明书进行稀释和使用。不可过量使用药品,以免对鱼类造成伤害。
-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鱼类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药物,并及时咨询专业兽医。
- 在使用药品时,应将鱼类转移到独立的容器中,避免药物对其他无病鱼类的伤害。
- 使用药品后,需要对鱼缸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以防药物残留对其他鱼类产生影响。
- 在使用药品时,需要考虑水质的影响,选择适合的水温和水质来增强药物的疗效。
总结来说,在养殖鱼类过程中,合理选择适用的药品是保护鱼类健康的重要环节。使用药品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操作,并注意观察鱼类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同时,也要确保鱼缸的水质和环境良好,提供适合鱼类生长的条件。
二、鱼养殖要加什么药材
作为一个鱼养殖爱好者和业主,您可能非常关心如何保障鱼儿的健康成长。除了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良好的环境条件,药材也是保护鱼类免受疾病侵袭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鱼养殖过程中,适当使用药材能够预防和治疗鱼类的疾病,提高养殖效益。但是,鱼养殖要加什么药材才能更好地保护鱼类的健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1. 大蒜
大蒜是一种常见的药材,具有广泛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在鱼养殖中,加入适量的大蒜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鱼类常见的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大蒜中的硫化物能有效杀灭鱼体内的寄生虫,对鱼类的肠道寄生虫有很好的驱虫作用。
2. 苦参
苦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抗菌、抗病毒和驱虫的功效。在鱼养殖中,适量添加苦参能够有效防治鱼类肠道寄生虫和一些常见的病原菌感染,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3. 陈皮
陈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胃消食、理气化痰的功效。在鱼养殖中,适量加入陈皮有助于促进鱼类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鱼类的食欲和生长速度。
4. 黄芩
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在鱼类养殖中,适量加入黄芩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鱼类的细菌感染和一些常见的病毒感染,提高鱼类的生存率。
5. 桑叶
桑叶是一种常见的饲料和药材,具有清热解毒、驱虫和促进鱼类生长的作用。在鱼养殖中,适量添加桑叶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鱼类的寄生虫感染,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
6.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祛瘀、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在鱼类养殖中,适量添加当归能够促进鱼类的血液循环,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7. 何首乌
何首乌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补肝肾、促进鱼类生长发育的作用。在鱼养殖中,适当加入何首乌能够增强鱼类的肝脏功能,提高鱼类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
8. 黄精
黄精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益肾固精、抗衰老的作用。在鱼养殖中,适量添加黄精能够提高鱼类的生殖能力,增加鱼苗的数量和鱼类的产卵率。
总结
在鱼养殖过程中,适量添加药材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鱼类的疾病,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和生长速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药材的使用应该量力而行,避免药物残留对鱼类和水质的影响。饲养者在使用药材时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专业兽医的意见,确保科学合理地使用药材。
三、加吉鱼的养殖方法?
真鲷在我国北方地区又叫做“加吉鱼”。有人说,真鲷的肉嫩似豆腐,味鲜胜仔鸡;还有人说,真鲷的鱼头尤为鲜美,素有“加吉鱼头鲜又美,好吃还有鲅鱼尾”的说法,因此市场需求量很大。目前,真鲷的人工繁殖和海上网箱养殖技术已经成熟,现在为大家介绍真鲷养殖技术。
真鲷养殖技术
一、真鲷的人工繁殖、育苗技术
真鲷从2龄(0.5公斤)到15龄(10公斤)之间,雌雄两性均能成熟,可供产卵受精之用,但以5-7龄,平均体重4公斤左右为最适生育阶段。每尾雌鱼可怀卵100多万粒,每年3月以后,水温上升,亲鱼结群由深海向浅海作产卵洄游。
一是用拖网捕捉,一般一小时左右即起网一次,把入网的亲鱼暂养在活水舱内,不能久拖,以免亲鱼受伤或致死;
二是用延绳钓捕捉,但易伤害亲鱼,必须暂养起来。在海上捕到亲鱼因由深水转向浅水,水压变小,鱼膘由小变大,使活鱼腹部膨胀,失去平衡,侧卧水中,时间长了,就可能窒息死亡。
解决的方法:一是捕或钓到亲鱼后缓缓提出水面,使其有个适应过程;
二是用12号医用注射针,左手握鱼,右手拿针,插入肛门以上2.5厘米的鱼膘腹部位置,与体长方向成45度再入针,使鱼膘顺利放气,恢复原状,但注意不能刺伤内脏。
选择体表无伤残,2-7龄,鳞片鳍条完整的健康亲鱼,放入土池、水泥池或网箱内精养。饲养池呈方形或长方形,每口40-50平方米,池高1.5米,水深1.2米,排灌方便。每立方米水体放养1公斤左右雌雄亲鱼各一尾,密度不能太大,以免使体弱的亲鱼吃不饱食物而影响生长发育。每天按体重7%-10%比例投放新鲜低价鱼虾或螺肉,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以免污染水质,引起真鲷罹病死亡。
经过一个多月精心培育,水温上升到23℃以上,雌鱼腹部膨大,肛门、生殖孔、尿孔三孔分开,雄鱼体表和肛门附近出现婚姻色,在胸鳍基部附近出现黑斑,用手轻压雌雄鱼腹部,有卵子或精子流出,这都证明两性亲鱼比较成熟,可以用作产卵和授精。
产卵一般都在19-21时为盛期,也有中午或午夜前后产卵的,规律不很明显。在产卵之前,雌雄亲鱼先在池内集体游动,游速逐渐加快,雄鱼突然尾追雌鱼,雌鱼也随即停留水面,于是雄鱼猛挤压雌鱼腹部,使雌鱼开始排卵,雄鱼同时排精,精卵在水中结合。真鲷卵为浮性卵,可用80目的筛绢做成直径为50厘米园锥形的手操网,反复把浮在水中的受精卵捞入孵化缸或孵化池孵化,沉底的是未受精卵,应清除不要。真鲷生殖力很强,1.5公斤一尾雌鱼可产卵200-300万粒,最多可产400万粒。
孵化方法:首先把受精卵放入玻璃纤维制成的孵化缸或水泥池内,一般每立方米水体可放3-5万粒卵,密度不能过大,以免缺氧死亡;也不能过疏,造成水体浪费,加大成本。受精卵入缸(池)后还要用气石充气,使受精卵微微转动,每天上午8时,下午2时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4即可,在水温21℃-24℃需26个小时即孵出鱼仔,如水温下降到20℃以下,则需要31个小时。在鱼仔孵出第4天后,其消化道便打通,卵黄囊也吸收完毕,并开始觅食,这时将仔鱼移到培育池中培育。
培育池一般每口为20-25平方米,池深1.5米,水深1米,便于操作。培育池水温应保持在20℃以上,PH值7-8.6,盐度为20‰-30‰,每升水溶氧保持在5-8毫克为好。每立方水可放养仔鱼1.5-2万尾,在一个月以内用静水培育为主,一个月以后用气石充气,每4-5立方水用一个气石。
投喂饲料在孵化后3-7天以双壳类幼体,8-15天为轮虫为主,25-35天用卤虫无节幼体,35-40天以后体长达3-4厘米左右,可用鱼糜或细颗粒饲料投喂,各阶段日投放量为其体重80%-100%,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全程培育成活率约为30%左右,成活率不高主要在12到17天食性转换阶段,因摄食不足,水质恶化,营养不良以及罹病死亡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必须备足各阶段的食物,科学投喂,以提高成活率。
二、真鲷海上网箱养殖技术
1、海区的选择与网箱结构
开展真鲷海水网箱养殖,先要选择避风条件好的海湾,流速适中,温度变幅较小,年升降在10℃-29℃之间,最适水温在20℃-25℃占8个月以上,海水盐度为16‰-33‰,PH值7-8.6之间,远离码头,无船艇出入,安全稳定,水质清新,水的透明度在80-100厘米,周边无工厂、村庄的生活废水流入养殖区,已往无发生过赤潮袭击,底层以沙质硬底为佳,在低潮线时水深仍保持在5米以上,这些都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网箱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好,每个面积10-30平方米,深度为2-3米,便于设计和方便装配。制作材料:
一是框架,一般多用毛竹或杂木板为原料,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同时既可当浮子,又能支撑箱体,但毛竹用1-2年要破裂,因此部分材料应用塑料管、钢管相结合。框架用铁丝和螺丝捆成比箱体面积稍大,有单箱框架和5个、7个箱为一组的框架(俗称竹排),应按长宽尺寸要求进行设计;
二是浮子,一般用泡沫塑料浮子及浮桶,浮力大,抗腐蚀性强,不易损坏;三是沉子,可用陶瓷沉子,每个重200-250克,表面光滑,不会磨损网衣或绳索,也可用钢管支撑,使箱衣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四是网衣,一般使用聚乙稀、聚丙稀等化纤材料制造的网片,裁剪制成各种规格的网箱,力求具有材料来源广,滤水性好,强度高、价格便宜等优点。网目按鱼体大小而定,要求不逃鱼又滤水为原则,为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一般分四级轮养对网目标准提出要求:
第一级鱼体重达25-100克初放阶段,网目为1-1.8厘米;二级在100-280克之间,网目为2-2.6厘米之间;三级在280-450克之间,网目为2.6-3.5厘米之间;四级以450克以上养殖商品鱼阶段,网目以4厘米以上。五是附件,主要是铁锚、锚缆、照明、安全用品等,也应及时备足。网箱排列有3个箱为一组成“品”字形,有5个箱一组,排成梅花形,箱与箱之间适当错开,以利于水体交换,促进鱼类健康生长。
2、放养和管理
幼苗经过二、三个月精心培育,体长4厘米以上,即可放入网箱内养殖,其放养密度可按四级进行,一级每立方米(下同)放养500-700尾;二级400-500尾;三级300-400尾;四级200-300尾,这种轮养方法好处很多,主要使鱼体大小逐步分开,一方面防止大鱼吃小鱼的弊端,提高其成活和生长速度;另一方面使各种规格鱼能生活在网目较宽的箱体内,扩大水体流量,增加溶氧,增强真鲷食欲,加速生长,提高对鱼病的免疫力,因此轮养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之一。
在换箱时要严格掌握操作方法,主要是先把新箱一边网衣折叠在旧箱网衣上,然后拉紧提高旧箱另一边网衣,使箱内的真鲷徐徐游进新箱内,要及时防止密集擦伤和逃鱼等事故发生。
真鲷放养初期,因不适应环境而围绕网箱游动跳跃,不思摄食,但经过一、二天后逐步适应,且鱼群逐步集中,于是在箱内设个长1.5米宽1米塑料饲料台,把颗粒饲料投入台上,每天投饲量视其食欲强弱和食量大小逐步增加。第一天按体重先投2%左右,连投2-3天后按体重3%-4%左右投喂,进行驯食,一周左右真鲷吃食正常,于是按鱼体重、水温高低,有规律的进行投放,如鱼体重10-30克,水温20℃左右,则日投铒量按体重50%投放,鱼体重100-200克,水温24℃左右,日投量为20%-30%,鱼体重300-400克,水温26℃,日投量为13%-15%,鱼体重600克以上,水温28℃左右,则日投量为8%-10%。
在投饲时先发出响声,形成条件反射,于是多数真鲷群集在饲料台内或附近水面,先迅速投喂40%的饲料,目的是让一部分体质健壮抢食能力强的鱼吃饱,再将60%饲料缓缓投下,使一部分体质较差的鱼也能吃好;若遇到风浪较大,海水混浊,看不到真鲷摄食时,则应少量多次投放;若遇到真鲷不游到食台内争食,则应考虑少投或间息投放,日均投饲次数也随着鱼体长大而由3-4次增加10多次,做到少量多次八成饱又不浪费饲料,以免污染水质,使养一公斤鱼的投饲量控制在5.6-6公斤左右。
在真鲷养殖期间,还要认真加强管理,
一是切实做好四级轮养,及时把大小鱼分开疏放,以免造成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二是每天早晚进行巡箱,检查水质变化,做好记录,观看有无病鱼、死鱼和残饵沉积情况;检查框架、鱼排、网底、绳索、锚链以及其他配套设施是否牢固;
三是定期用刷子或水枪冲洗网底上附生藻类杂物,使海水对流畅通,提高溶氧量;四是每天收听气象预报,遇有台风,及时检查网底、框架、锚缆、锚位是否稳固,加强抗风能力,如遇有不可抗拒的强台风,则把网箱拖移到避风的海区,以减少或避免损失
四、蜡鱼养殖环境,需要的水质是怎样的?
黄鳍鲷学名sparuslatus,胶辣鱼、又名黄脚立、赤翅、黄立鱼、黄腊鱼。
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
幼鱼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适温为9.5~29℃,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7~27℃;致死低温为8.8℃,致死高温为32℃。成鱼可抵御8℃的低温和35℃高温。
适盐范围较广,在盐度为5°~43°之间海水中均可生存。黄鳍鲷可以从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适合在半咸水中生长。
黄鳍鲷有明显的生殖迁移活动,在产卵期来临之前2个月,从近岸半咸水海区向高盐的深海区移动,产卵后才回到近岸。一龄鱼性腺开始发育,至二龄即发育成熟。
在我国南方近岸产卵适温为17~24℃,最适温度为19~21℃左右。10月下旬至翌年2月都有产卵,盛产期为11~12月。
卵为浮性分离卵,圆形,无色透明,卵径0.69~0.87毫米,油球径0.22~0.23毫米大小。在水温21~23℃时,经过35个小时即能孵化出幼鱼。
其实腊鱼算是最不分野生和养殖,因为它本身属于半咸水海鱼,能在沿海的河道里面生存,肉质并不是相当美味,所以在以前基本上都不喜欢吃。可是随着近海很多海鲜逐渐减少消失,腊鱼也在近几年慢慢的走上大家的餐桌上。
五、蜡皮花养殖方法?
养护腊皮花时,要用透气、疏松的酸性土壤,它喜欢生长在凉爽一点的环境中,因此养护温度不要太高,特别是在夏季,要注意降温。植株不喜欢直接见光,养护期间可给予它散光,或是把它放到明亮的窗边,但不能不见阳光。腊皮花喜欢水,生长期间土壤要维持湿润状,空气干燥时还多喷水来提高空气的湿度。
一、光照需要放置于既通风又避阴的环境,并且夏季在温度高阳光足的天气时需要将其放置于遮光度百分之七十或者树荫下。
二、水分浇水需要做到盆土保持湿润,周围环境湿度高,但盆土不可过湿或者过干。
三、施肥喜肥,但由于根系过细,不可施肥过多过浓,掌握稀肥勤施的原则,生长期每十天到十五天追施一次稀薄的有机肥,如鱼腥水,骨粉,或者使用缓释型的全素缓释肥,夏季高温及冬季休眠期间,停止施肥。
四、换盆生长迅速,养分消耗较多,除了追肥以外,两到三年需要换盆一次,换盆时间在早春花后,或晚秋。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喜欢酸性土壤,在钙质土中生长得不好,甚至不生长。因此土壤学家常常把杜鹃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
性喜凉爽、湿润、通风的半阴环境,既怕酷热又怕严寒,生长适温为12℃至25℃,夏季气温超过35℃,则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夏季要防晒遮阴,冬季应注意保暖防寒。
忌烈日暴晒,适宜在光照强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长,光照过强,嫩叶易被灼伤,新叶老叶焦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要采取措施进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
六、蓝色蜡加红色蜡比例?
6度红色的底色可以直接打紫色的蜡。调配的时候注意要在紫色蜡里加入一定比例的蓝色蜡 (3/1)。 根据三原色的原理,红色加蓝色等于紫色,所以要加蓝色的蜡。如果不加,做出来的颜色会偏向蓝黑色。涂抹蜡的时候要涂均匀,饱满,让头发完全被蜡包裹。涂抹完成覆盖保鲜膜,用专业的加热仪器(如红外线)加热30分钟,之后用毛巾冷敷头发10分钟即可完成。
七、细鳞鱼怎么养殖,细鳞鱼的养殖周期多长,细鳞鱼养殖成本和利润?
自己做个调研, 可以用这个计算思路自己核算一下自己比较看好的养殖品类的收益
骑行五湖四海:养兔场1000种兔各段繁殖出栏商品兔效益分析表
以上为2012年兔子的价格:养兔场1000种兔各段繁殖出栏商品兔效益分析表
说明:1、种兔从进场到繁殖出栏商品兔的繁殖率在各阶段的效益分析,各阶段耗料成本分析。
2、销售价格按6.5元/斤计算。
3、饲料成本按1.2元/斤计算。
4、表中未计算人工成本。兔粪销售收入部分未计入效益。
八、加吉鱼有养殖的吗?
有。加吉鱼是我国沿海的著名海产,是可以人工养殖的。它们的烹饪方法很多,在酒席宴上经常被当成一道压轴的好菜。过去的时候,我们山东半岛地区曾经盛产加吉鱼。
因为过度捕捞等方面的原因,野生的加吉鱼现在已经比较少了,但是这加吉鱼的养殖发展十分迅速,所以水产市场上的加吉鱼还是不会缺乏的。
九、加吉鱼能人工养殖吗?
能。
1.喂食:吉拉德鳉鱼是杂食性的鱼,投喂时需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2.家庭饲养时,投喂一些新鲜的活饵,例如红虫、面包虫等,都是可以的。
3.水质:中性或弱碱性的环境更适宜它们生长。
4.饲养时把水的酸碱度调节在2-5之间就可以了。
5.温度:这种鱼适合生活在温度高一些的环境中。
6.水温在24-28℃之间都符合要求。
十、加吉鱼养殖温度是多少?
加吉鱼摄食生长的最佳水温为18-28℃,15℃以下食欲减退,10℃以下基本不摄食,6℃以下即会逐渐死亡。北方海区水温低于12℃时应移入室内升温越冬。
加吉鱼喜欢较高盐度、水质透明度较高的水。31‰。养殖的适宜盐度为17-31‰,盐度低于16‰时对加吉鱼生长不利。除了上面的这些问题还有水的溶氧量也是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