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黄尾狮鱼做法?

141 2025-03-23 03:03 到农村去网

一、黄尾狮鱼做法?

1/4

热锅后倒入油,量稍多,撒少许盐,然后放生姜大蒜。后调到中火,放入鱼,等一面煎黄后翻面。

2/4

倒掉多余油,开大火,浇入黄酒,生抽老抽,稍加煮后,注入水,满过鱼身……

3/4

煮开后放入红辣椒,继续煮,加糖调味,等大火收汁后加青辣椒,其间,不时用汤汁浇鱼身。

4/4

等水不多时撒少许椒盐和葱花,出锅就好。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哦?

二、黄尾蜂养殖?

        1、蜂场选择及蜂箱排列

        场地最好具备以下条件:①蜂场附近要有蜜源植物;②背风、向阳、安静且平坦的地方;③远离车道和人行道;④蜂场附近要有良好的自然水源。

         蜂箱的排列方法,与环境和场地的大小有关,比如场地宽敞,各箱的距离可以稍疏散,使黄尾蜂易于辨认;箱底离地以 5-10厘米左右为宜,用砖、木架或石块垫起来等等。

        2、蜂群的全年管理

        蜂群的全年管理是养殖黄尾蜂过程中的主要一环,可以说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养殖收益以及养殖成败。

       (1)春季管理

         在春季蜂群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如何使蜂群尽快恢复发展起来,是蜂群春季管理的主要目的。其主要工作内容分为三点,其一就是在早春蜜源开花之前 20-30 天,选择晴暖的天气,打开箱盖,促进工蜂出巢飞行排泄;其二就是在蜂群排泄时期,要在晴天中午前后对蜂群进行快速检查;其三就是进行奖励饲喂。

        (2)夏季管理

          夏季主要是注意高温对于蜂群的影响,首先留足饲料是成功越夏的前提条件,然后就是尽量将蜂群放在通风阴凉处,定时喂水和喷水,将清水灌于空脾中放入蜂群内即可。

       (3)秋季管理

         秋季的时候,蜂王经过过1 年的不停产卵,产卵力开始衰退,因此尽可能培育新蜂王来更换老蜂王。另外培育适龄的越冬蜂也十分重要,而群内没有子脾的,同样也要进行治螨工作,使蜂螨寄生率降到最低限度,为来年早春蜂群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4)越冬管理

         越冬管理是指黄尾蜂停止巢外活动、结成蜂团时期的蜂群饲养管理措施。蜂群越冬期的长短,取决于各地冬季低温持续的时间,像我国北部寒冷地区蜂群越冬可长达 5-6 个月之久。另外,蜂群越冬方式有室外越冬和室内越冬两种,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节温度、预防敌害、通风换气等。

三、黄尾鲴养殖?

鱼苗孵出5天后体长约0.5厘米,可进入鱼种培育。育种塘可用土池,面积1-2亩,水深1.6米左右,底质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投苗前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消毒后,每亩再施入经发酵的粪肥500公斤,或每亩用绿肥150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让鱼苗有充足的天然饵料。

鱼苗投放前要试水检查毒性,方法是在池塘中的小网箱试养少量鱼苗,30小时后存活才真正放苗。

鱼苗放养前每5万尾苗投喂1-2个熟蛋黄粉,饱食后再按每亩10-15万尾的密度投放到育种塘。

随着鱼苗长大要补充饲料,可继续施放经发酵的粪肥培育水色和适量泼洒豆浆,半个月后鱼苗长至3厘米时开始投喂米糠 、麦麸等精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0%。

鱼苗培育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水质,由于经常施肥和投饵,粪渣残饵容易败坏水质,因此每隔2-3天换水三分之一,最好保持微流水。还可在育苗塘中放养一些水仙、浮萍等净化水质。

鱼苗长至3-5厘米时要进行拉网锻炼的分疏放养,同一池塘鱼苗规格尽量一致,一般放养密度3-4厘米的每亩放养8-10万尾,5-6厘米的每亩放养5-6万尾。

经过2-3个月的培养,可长成6厘米以上规格的鱼种,这时可进入养成阶段。

池塘养殖黄尾鲴大多是和家鱼搭配养殖,每亩投放200尾左右,管理方法同家鱼,在不增加饲料的情况下可收获80公斤左右的产量。

黄尾鲴也可在大水面增养殖,由于能自行繁殖形成自然种群,2-3年后可有长期的收获。

四、黄尾狮鱼好吃吗?

黄色尾巴的狮头鱼?特别好吃,非常非常的嫩,很贵的,一斤一百多块钱!

五、池塘养殖黄尾吃什么

池塘养殖黄尾鱼是一项广受欢迎的水产养殖业务。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黄尾鱼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鲜,备受市场青睐。然而,很多人对池塘养殖黄尾鱼的饲料问题比较困惑。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池塘养殖黄尾鱼应该吃什么。

1. 池塘养殖黄尾鱼的基本情况

黄尾鱼是一种生长快、繁殖力强的淡水鱼类,常见于亚热带或热带地区的江河湖泊中。其种类繁多,适应力强,因此成为一种理想的养殖鱼类。

2. 黄尾鱼的营养需求

黄尾鱼是肉食性鱼类,其营养需求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为了保持黄尾鱼的良好生长状态,我们需要为其提供合理的饲料。

3. 黄尾鱼常用的饲料

在池塘养殖黄尾鱼过程中,常用的饲料有自然饲料和人工饲料两种。

3.1 自然饲料

自然饲料包括浮游生物、浮游植物、水生昆虫等,它们是黄尾鱼生长的重要来源。自然饲料能够提供黄尾鱼所需的基本营养元素,并能促进其生长发育。

3.2 人工饲料

与自然饲料相比,人工饲料更容易控制和供给。市场上常见的黄尾鱼人工饲料主要包括颗粒饲料、粉末饲料和饲料饵剂。

颗粒饲料是针对黄尾鱼的口腔结构和摄食特性研发的,可以满足黄尾鱼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求。粉末饲料适用于幼鱼期黄尾鱼的喂养,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饲料饵剂是一种添加在饲料中的添加剂,能够增加饲料的味道,提高黄尾鱼的食欲。

4. 黄尾鱼饲料配比

黄尾鱼饲料的配比需根据其生长阶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幼鱼期黄尾鱼需要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饲料,而成鱼期黄尾鱼则需要高脂肪、高能量的饲料。

在配比饲料时,我们需要根据黄尾鱼的品种、池塘水质、养殖密度和水温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建议养殖者可以咨询兽医或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比方案,以保证黄尾鱼的健康生长。

5. 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在池塘养殖黄尾鱼过程中,除了合理的饲料供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定期清除池塘杂草和淤泥,保持水质清洁。
  2. 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病害发生。
  3.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溶氧量、氨氮含量等,保持合适的水质。
  4. 避免使用含有激素和抗生素的饲料,确保食品安全。

结论

池塘养殖黄尾鱼是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养殖业务。黄尾鱼的养殖过程中,合理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对于黄尾鱼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根据黄尾鱼的营养需求和生长阶段特点,选择适合的饲料供给方式,并注意饲养管理的细节,将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保证黄尾鱼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六、黄尾鸲养殖方法?

1、喂食:一般可以喂食一些大豆、稻米、面包虫、蜘蛛等,必能赢得鸟儿的欢喜。

2、笼具:可以给黄尾鸲准备适合自己的笼具,这样喂养的话也是比较方便的。

3、饲养:在常备的饲料中宜掺些干净砂粒,这样也可以帮助消化,否则需要把托粪板去掉,把笼放在草地上让鸟啄掘。

4黄尾鸲喂养的时候,对于点颏的食物和饮水都要保持清洁,而且每天尽可能换新的食物和水,笼底的布垫,必须经常刷洗、晾干更换,以免由于粪便腐蚀性强而污染鸟的足趾。

七、黄尾鲴养殖效益?

养殖效益分析,黄尾密鲴专养模式中亩效益为4797元,黄尾密鲴与长春鳊等混养模式中亩效益为3476.8元。

产量方面,黄尾密鲴专养模式产量较高,同时黄尾密鲴大规格鱼种市场售价也相对较高,达到35元/千克,因此养殖效益也相对较高

八、黄尾鲴养殖前景?

黄尾鲴(学名:Xenocypris davidi)为鲤科鲴属的鱼类,俗名黄尾、黄片、黄鱼、黄姑子。在中国,分布于黄河及珠江间的各水系及海南岛、珠江水系分布于西江、北江及东江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江。

黄尾鱼的养殖前景我们可以从市场需求、市场价格、养殖现状等方面去进行分析。近几年,黄尾鱼的市场价格一直在不断地上涨,在市场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黄颡尾鱼的养殖规模也是在不断地壮大,产量也在与日俱增。但这好像并没有对黄尾鱼的市场销量造成影响,反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黄尾鱼,从而进一步扩大了黄尾鱼的市场。现在很多的市场上依然还是很少能看到黄尾鱼的影子,最常见的还是之前的那些常见鱼,所以说它的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还是有很大的养殖前景的。

九、黄尾鱼养殖技术?

天然水体中,黄尾密鲴二龄性成熟,池养中当年也可繁殖产卵。每年4~6月份,雨后初晴水温升到20℃以上,雌雄鱼游至有水流的水草边,相互追逐产卵,卵粘性,附在石砾水草中,卵经过1周左右即可孵出幼苗。

①亲鱼种收集和培育:亲鱼种收集应该集中在冬季捕捞季节,选择个体较大,性成熟明显,健壮无病,色泽鲜艳者为宜,培育池为0.5~1亩左右,水深1.5米,底质肥亩数量80~100千克,培育主要是培肥水质,可略投一些人工饲料,以满足鱼体营养的需要,产前注意适量充水。

②人工催产:催产亲鱼选择腹部柔软、膨大,肛门红肿,生殖孔较大者为好,采用鲤垂体作催产剂,每千克用垂体2~3个,雄鱼减半,雌雄比例1:1,也可采用人工授精,脱粘后进行人工流水孵化。注射时间头天傍晚,第二天清晨即可产卵授精。

③孵化管理:黄尾密鲴卵孵化适宜水温18~25℃,20℃左右鱼卵约经过7天孵化出仔苗,将其卵黄囊消失,身体有少量色素时转入鱼苗培育。

二、黄尾密鲴的养殖

①苗种培育技术:一般采取单养、浅水下苗、滞后加肥,逐步加深水位,及时筛分,分池稀养的方法进行培育,下池密度控制在20万尾/亩左右,5天后施肥,经7天左右培育,当鱼苗达到1.5厘米时,可通过筛选提大留小,大的转入深池养殖,密度5~6万尾/亩,再经过10多天即可完成鱼苗培育阶段。②鱼种培育:目前大多采用混养方法,因其不受其他鱼类限制,如亩放5000~6000尾,经5个月养殖,年底可达5克,此法目前采用少。③成鱼养殖:主要表现在大面积放养和池塘混养。(1)大水面放养:湖泊、水库平均亩放100~200尾,年末可达40~60克,在不影响其他鱼类生长的情况下,亩净产量5~10公斤,亩净受益可达30~50元。(2)池塘混养:亩放1000~1200尾,具体依据鱼池肥瘦,饵料丰歉确定。一般亩产25~50千克,黄尾密鲴与其他鱼类存在一定共生关系,能充分利用水体残余有机物和有机生物降低其他鱼病的发生作用。

十、黄尾鲴的养殖方法?

1、池塘选择

黄尾鱼鱼苗孵出5天后体长在0.5厘米左右,可以进行鱼种培育,育种塘用土池,面积在1-2亩,水深控制在1.6米左右,保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并且投放黄尾鱼前,每亩要用生石灰消毒。

2、施入底肥

为了给黄尾鱼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要在池塘中施入腐熟发酵的粪肥,每亩的用量在500公斤左右,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黄尾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投喂饵料

黄尾鱼在生长的不同阶段要投喂不同的饲料,刚放养时以熟蛋黄粉为主,随着鱼苗长大要适量泼洒豆浆,等黄尾鱼长到20-50厘米的长度时,可以喂食米糠 、麦麸等精饲料。

4、池塘管理

在养殖黄尾鱼的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水质,由于经常施肥和喂食,水质容易滋生细菌,因此每隔2-3天就要换一次水,最好保持微流水,还可以在池塘中栽种水草、浮萍等,让黄尾鱼健康生长。